检察官办案手记—零口供的毒贩是如何开口的?
发布时间:2020/04/22 16:07 浏览:776

一直以为自己在司法机关呆了这么多年,又是常年办理刑事案件,很多奇葩事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。

但是每次看到一个个案子的情节,同事还是会问我会不会觉得都在看一个个故事?

故事情节既不是你想象的那么惊心动魄,也不是多么跌宕起伏,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压抑和“毁三观”。

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——这个人怎么会这样?竟然还有这种事?

圈内最近转着一篇文章叫《你办的不是案子,其实是别人的人生》,其实办案说白了最终追求的是事实真相,把真相挖出来。

如果要寻找真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以待,将心比心。罪犯也是如此。

 

 

 

之前办过一个案子,是一个很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毒犯,公安承办人多次和我交流说是零口供,直到移送到检方审查起诉都是一句话没说。

我记得第一次提审他的时候,他近乎一言不发,拒不认罪,在此之前,侦查人员也和我说过他很顽固很冷血,无法拿下口供。

我第一次和他没有过多的谈案情问题,而是问了问他的生活环境,我发现他的头发全白了,我就问他怎么头发白了,他说愁的呗!第一次提审他没有任何收获。

在我第二次提审他的时候,我决定改变问话的方式,我开始还是没有问他过多的案情,而是问他认识哪些吸毒人员,你开什么车呀,有几个小孩呀等等这些问题。

他这次很健谈,比第一次放开了很多,我见他会开口了,就稍微深入给他解释了下法律,他突然问道:“你们可以判我死刑吗?”

我问为什么你要死呢?他说:“活的没意思,我知道我肯定躲不过去了。”我就问他怎么躲不过去,他就说你人不错,还挺关心我的孩子,我有两个孩子,我就是不知道我只是收了钱没赚是不是贩毒。

我就又给他解释那就是贩毒。他说那我就卖过给那些人,我全都认,我想死。我说你不要有这种想法,如果你态度好法院会从轻的,没准还能看到你的小孩长大成人,说到这里他哭了起来,可能人性的最软弱的地方就是在于亲情。最后,他承认了所有的贩毒事实。

突破他的口供我觉得很惊喜也很高兴,以致于后来公安侦查员打电话来问我:“你怎么把他突破的?要知道我们可是审讯了几个月都没翘开他的口啊!”

我倒不是觉得自己有多么的神奇,能突破也有多方面的原因积累下来的。我只是觉得罪犯也是人,也需要平等的对话与尊重。

但贩毒是可恶的,我也最讨厌贩毒的人,最后他也被判处了无期徒刑,受到了应有的制裁。

 

作为国家权力来说在法庭和讯问时是压制性的,但是如果注入一些人文情怀不是更好,犯罪固然可恶,可是当罪犯忏悔的时候人性是不是意味着回归呢?

罪犯首先是一个人,然后才是一个犯人,即便是十恶不赦杀人如麻的犯罪分子,也可能在内心深处有着对亲人及生的留恋。而且绝大多数的罪犯在服刑之后,还是会有回归社会的一天。

我们在使用法律武器让罪犯受到应有制裁的同时,也需要尽力去唤醒他们心中的良善与温情,让他们能够体会到亲情的无价,感受到家人和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。让司法办案变得既有法度,又有温度。

版权所有:江西省天轴通讯有限公司 备案号: 赣ICP备15006752号-3 赣公网安备36010902001255号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 8:30-17:30